7月29日,美国司法部(DOJ)正式向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交撤诉申请,放弃对美国运通商旅(Amex GBT)收购CWT的反垄断诉讼。
这标志着这起拖沓了一年多、被誉为TMC行业“最大变量”的并购案,终于突破监管障碍,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正式完成交割。
这场交易的宣布始于2024年3月,遭遇监管阻力于2025年初,如今终于翻篇。
一年多来,从行业竞争、资本逻辑到监管风向,这场并购案不仅重塑差旅行业格局,也折射出传统TMC转型的焦虑与方向。
从宣布到撤诉:一波三折的剧情
2024年3月:收购宣布,TMC格局即将生变
Amex GBT 宣布将以约 5.7亿美元 收购行业第三的 CWT,意图扩大客户基础、提升营收规模、增强“技术+服务”一体化能力。合并后预计年收入超30亿美元,巩固其行业领导地位。
2025年1月:DOJ提起诉讼,交易被“卡脖子”
美国司法部于1月10日正式提起反垄断诉讼,质疑该交易会削弱市场竞争、提高差旅采购成本。同期,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也对交易提出关切,并发起调查。
2025年7月29日:DOJ撤诉,交易通关
DOJ表示“基于检察裁量权”撤回诉讼,各方预计交易将于9月底前完成。此前CMA已于年中批准交易,美国成为最后一道主要监管障碍。
靴子终于落地,Amex GBT首席执行官Paul Abbott感慨:
“我们认识到监管审批过程给CWT的客户和员工带来了不确定性,但这一切终于迎来了收官。”
CWT“卖身”背后,一场债务危机的终局
虽然身为全球前三的差旅管理公司,CWT近年来却屡屡深陷财务困局:
• 2021年起债务违约,并启动债转股重组;
• 2023年再次削减4.5亿美元债务,但依旧未能摆脱资本压力;
• 多任CEO更替,管理方向反复摇摆。
尽管品牌与客户基础尚在,但CWT已显疲态。根据Amex GBT文件,CWT将在2024年实现约 8.5亿美元收入,但盈利能力不足,竞争力逐渐下滑。
CWT在反垄断应诉中,也以“濒临破产”(failing firm)为由为自己辩护。
这场被动的“卖身”,既是主动寻求归属的出路,也是面对资本与技术变革下的无奈。
巨擘的野心:从传统TMC到SaaS服务商
作为全球最大的差旅管理公司,Amex GBT近年来也不愿被贴上“传统”标签:
• 2018年收购HRG、2021年收购Egencia,强化技术基因;
• 2022年在纽交所上市,引入Zoom成为战略股东,并提出“软件即服务”的差旅模式;
• 此次整合CWT,其核心在于客户资产与协同效益,进一步补足企业服务链条。
交易结构也显示出资本审慎:总价为 5.4亿美元,以每股7.5美元发行5000万股股票支付一半,其余以现金结算。CWT股东将持有合并公司约10%股份,并在整合完成后退出管理。
Amex GBT表示,将通过并购实现约1.55亿美元的净协同效应,其中约35%将在2025年兑现。
行业影响:集中度加剧,挑战者压力上升
此次并购完成后,全球TMC市场格局将发生以下三点核心变化:
1)行业集中度上升
前五大TMC中,Amex GBT与CWT的合并将使客户资源、供应链议价能力进一步集中,中小型TMC面临更大挤压。
2)差旅科技创业公司压力上升
Amex GBT整合后将加快转型节奏,对标Navan(估值92亿美元)和TravelPerk等新兴玩家,传统巨头与科技新秀的正面对撞将加剧。
3)客户决策生态改变
集中后的TMC企业可提供更完整的一站式服务,但也意味着客户在议价与可选方案上将面临更少选择,如何权衡“规模化 vs 灵活性”,将成为企业差旅经理的必修课。
一场迟到的整合,一次结构性的拐点
从高调宣布到监管撤案,这场TMC并购大案走完了资本整合的完整闭环。
对CWT而言,是一场有尊严的回应;对Amex GBT,是扩大边界的一次胜利;对整个差旅行业,是一次战略再分配的临界点。
未来三年,将是这场并购效益能否兑现的观察窗口。但可以确定的是,全球TMC行业的牌局已经重新洗牌——留给挑战者的时间不多了。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