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冰火两重天"。
政策端加码,免签政策和签证便利化带动了大量游客涌入,然而,下沉市场的一线酒店从业者却普遍感受到一种微妙的温差——"数据很热,体感很凉"。
尽管海外游客搜索中国旅游的热情高涨,酒店行业却在服务需求上面临诸多挑战:
自由行的崛起让传统旅行社渠道渐行渐远,但大部分酒店尚未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起有效的获客能力;免签政策激活了流量,可语言服务、支付体验等基础设施仍存在断层。
那么,如何突破这场变革中的困境?
一些先行者已经找到突破口:通过国际OTA平台吸引欧美客群,利用AI翻译攻克语言难题,借助影视热潮推动旅游带货……
然而,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成功经验复制到下沉市场,让入境游的红利真正渗透到更广泛的市场中。 在2025 环球旅讯数智论坛·北京站上,我们邀请一线实战专家,深度剖析酒店业的“入境游生存法则”。
本环节由环球旅讯 合伙人兼首席内容官 彭涵主持,携程研究院执行秘书长中国旅行社协会 入境游分会副会长 孙博文,北京文化和旅游协会饭店分会副会长、北京北辰五洲皇冠国际酒店、北京五洲大酒店、北辰酒店管理公司 总经理 王凡,锦江酒店(中国区) 华北区营销部负责人 肖玉清一同参与。
彭涵:近期,北京入境游客流量如何?
肖玉清:自2023年免签政策实施以来,入境游流量显著增长。锦江酒店(中国区)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地区外籍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63%。以后海附近一家以自由行游客为主的酒店为例,其境外OTA预订量实现翻倍增长。
另一家主要接待境外旅行团的酒店,2023年全年仅接待十多个团,而今年截至3月,旅行团预订已达70多个。
王凡:我分管的两家酒店中,五星级北辰五洲皇冠外宾增长超90%,四星级五洲大酒店增长66%。
北京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入境游客同比增长50%,但其实酒店业普遍反馈实际接待量未达预期增幅。
不过现在国家也提出了要推动入境消费发展,所以我们对未来的入境形势和政策持乐观态度。
孙博文:2024年携程海外平台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一倍,其中北京自由行订单增长185%。
春节以来,在携程海外平台“热门中国旅游线路”流量达2023年的5倍。主要客源国为新加坡、韩国、美国、俄罗斯和泰国,其中免签国家游客在免签政策支持下增长显著。
彭涵:现阶段外籍游客入住酒店,哪些障碍已解决?哪些仍需改进?
肖玉清:语言和流程仍是外籍游客入住时的主要难点,这可能影响到办理效率和沟通顺畅度。
想要进一步服务好入境客人,酒店前台工作人员需进一步加强外语学习。同时,我们也会借助更多前沿 AI 工具,辅助提升沟通及服务效率。
针对入境游客信息录入较身份证办理更耗时的问题,我们则强化前厅培训,优化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孙博文: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入境游发展,推动入境游在签证、入住流程、支付等方面优化。今年政策提出新需求,尽管大城市商圈、四五星级酒店服务较完善,下沉市场仍存在流程障碍。具体来看:
语言方面:部分地区指示牌翻译不足,如韩国入境为主要客源的目的地可以增设韩语指示牌,部分地区日语标识也缺失,蒙古游客也反映部分口岸入境卡仅有中英文。
支付与预约:部分热门景区外籍游客在购票、支付、预约等环节仍遇障碍。
酒店接待:建议酒店及时更新在携程平台上展示的接待政策等信息,不无故拒绝接待外籍客人。还有根据国际游客住酒店可能遇到的支付、语言等方面的问题,尽快完善酒店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像是升级改造刷外卡POS机,完善酒店内中英文标识、提供转换插头等。同时一定记得在携程后台及时更新设施设备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携程通过后台管理和技术优化,如在海外平台标注“Hi China”(指前台具备接待外籍客人能力),而且往往位置便利,能更好地满足入境游客实际需求。
彭涵:对比疫情前后,外国游客在酒店消费习惯上出现了哪些新趋势?同时,与国内客人相比,他们在选择酒店和消费行为上有没有比较特别的偏好?
王凡:疫情前后,外宾消费路径发生了两大变化:自由行增多,主要是免签政策推动了这一趋势;社交媒体兴起,相比过去依赖 OTA 评价,如今更多外宾通过小红书等平台寻找文化体验。例如,韩国游客近年热衷于在上海 Citywalk。
与国内游客相比,外宾对价格比较不敏感,五星级酒店 100-150 美元的价格普遍可接受,而国内游客预算相对有限,更在意性价比。此外,外宾更青睐四星级以上国际连锁品牌,因其标准化服务让人放心,同时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提升,更偏好个性化服务,整体消费趋势呈现重体验、轻价格。
孙博文:根据我们平台的大数据,港澳台游客更偏好四星级以上的高档酒店,订单占比超过五成。
近年来,外国游客的旅行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如果说2019年之前,入境游仍主要依赖传统旅行社的报团模式,游客习惯于线下导览和固定行程,那么如今,散客市场已成为入境游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携程海外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入境游门票、自由行、接送机订单同比2024年春节大幅增长,其中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80%,酒店订单增长超60%。
这表明,外国游客的旅行决策已逐步摆脱传统旅游宣传片的影响,社交媒体上的中国旅游视频日志正成为推动入境游的重要因素,激发了更多游客选择深度游,延长在华停留时间,并主动探索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更多的旅行社也开始拓展新的获客渠道,来抓住这批自由行海外游客。
彭涵:面对自由行增长和社交媒体流量崛起,我们如何调整营销方式以吸引新客群?
肖玉清:从数据来看,门店的境外游客订单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旅行社,这一渠道我们会继续深耕。
所以整体来看,我们将依托旅行社稳固线下,同时结合240 小时免签政策,在部分地区推出连住活动,并通过总部端口加大海外预订平台及新媒体投放,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王凡:我们的外宾业务与锦江类似,目前仍以旅行社渠道为主。
未来,我们将在稳固旅行社基本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两大方向:
一是国际 OTA 端,今年已加大与 Booking 的合作力度,并安排专人关注涉外 OTA 平台的点评和排名;
二是社交媒体端,通过内容营销吸引外宾,围绕中国本土文化热点,如非遗体验、Citywalk 等,打造高质量内容并精准投放,以提升引流效果。
孙博文:针对不同国家我们会定制不同的营销策略。例如,韩国来华游客增长快,我们结合演唱会、偶像团体、韩剧推出酒店+旅游套餐。
此外,借势海外热点,如《哪吒 2》上映时,我们与中国目的地设计产品,并同期在海外影院推广旅游产品,反响也还不错。
同时,通过品牌矩阵内部导流,结合 YouTube 等社交媒体投放,并与旅行社合作,上线优质产品,拓展多元渠道。
彭涵:咱们服务过这些老外用户之后,有没有哪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只要推荐给他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
肖玉清:当然是我们中国酒店的流量密码 —— 智能服务机器人。在中国大家都习以为常,但对老外来说,用了都说好。
王凡:智能的设施+文化体验+定制服务是中国酒店未来获客的核心竞争力。
孙博文:紧抓自由行流量红利,打造精准内容营销,是把握行业增长的关键。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