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大门”重启,这无疑让无数旅游从业者和游客们激动不已。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中秋国庆假期日均147.7万人次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9倍,是2019年同期的85.1%;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181.8万人次,其中,入境587万人次,出境594.8万人次。
携程数据显示,“十一”假期,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8倍。从机票预订数据来看,90后群体仍是出境旅客中的“主力军”,占比近三成;00后增速最快,占比已和80后相当,达到22%。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先前遭受冲击后的出境游,无论是游客还是产业链各环节,都或多或少承受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时半会难以回到之前的高光时刻。
那么,现阶段中国出境游市场到底处于怎样的形势?产业链各方准备就绪了吗?消费者的需求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此前,在2023 环球旅讯峰会【分论坛】目的地数字化峰会现场,在主持人龙途国际CEO兼联合创始人曹志刚的带领下,广之旅华东区域运营中心总裁李海辉、新西兰旅游局大中华区旅业负责人姚昉、卡塔尔旅游局项目总监雷意雯共同讨论了出境游的变化——包括消费者的目的地选择、出游方式等方面,以及供给侧复苏等问题。
01
出游大团比例下降近两成
经过三年冲击之后,中国游客的出游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
李海辉表示,从消费者选择目的地来看,热门传统亚太目的地如东南亚、日韩、澳新等的吸引力并未减弱,但是出行方式出现了较大调整——更多年轻人在一些休闲度假为属性的目的地开始选择自由行或小团出游,取代了以往主流的大团跟团模式。
左为主持人龙途国际CEO兼联合创始人曹志刚,右为广之旅华东区域运营中心总裁李海辉
三年前,跟团游占所有出境游的80%左右,但在三年后的初期阶段,这一比例下降到了60%至75%。小团自由行的比重显著提升。
从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来看,同程旅行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察:往年出境游产品销售以40人以上的大团为主,今年游客更愿意选择精品小团、私家团等产品。
雷意雯也有同样的观察,就卡塔尔这个目的地而言,受到大团跟团游限制的影响,去年年底到现在都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行为主的形式。
相比于大团跟团游,选择自由行或小团跟团游的游客大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因此在未受到明显外部因素限制的情况下,旅游需求显得更加稳定。李海辉认为这种变化可能会成为新常态,旅游从业者需要因势利导,调整商业模式,为自由行游客提供定制化服务。
02
旅游业成本上涨
需求恢复至关重要
在供给端,旅游业的各项成本如今出现了大幅上涨的情况。
以航空业为例,国际航班大规模出清员工,航线恢复缓慢,直接导致国际机票价格居高不下。李海辉表示,航空公司是供给端成本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大交通运力恢复缓慢,机票价格持续走高。
旅行社的资金成本压力亦增大。李海辉指出,过去三年,很多业务采取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增加了资金周转压力。员工流失和品牌影响力减弱也推高了成本。
左为广之旅华东区域运营中心总裁李海辉,中间为新西兰旅游局大中华区旅业负责人姚昉,
右为卡塔尔旅游局项目总监雷意雯
目的地方面,姚昉以新西兰为例:疫情前服务岗位中需要大量移民劳工,由于三年疫情造成员工短缺,这成为成本和价格上涨原因之一。相信随着疫情后的人员回归,这些问题都会逐渐解决。
综合种种因素,目的地产品的价格较三年前普遍上涨20%至30%。
受供给价格的影响,中国居民对出境旅游的热情,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恢复至三年前的高峰,需求端仍然疲软。
李海辉认为,按照广之旅目前的恢复速度,2023全年或可达到2019年的40%-50%水平,当前中国居民对出境游的安全感和消费信心还未全面恢复,真正回升仍需2-3年时间。雷意雯给出了一个较为乐观的预期,希望可达到2019年50%的水平。
在提振出境游的具体措施上,李海辉提到,要有效恢复需求端活力,需要积极优化经济环境,提振居民收入,并渐进增加对新兴目的地的宣传力度。
同时,供给侧的产业链上下游出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成本压力。目的地可向旅行社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地接社也需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各企业还需加强合作,提供价格优惠的产品配置,以提振市场信心。
在此基础上,姚昉还提到,海外旅游局需要重视和中国旅行社的合作,比如增设产品培训、市场支持资金等,这对带动需求恢复意义重大。
总的来看,中国出境游市场正处于一个缓中带危的阶段,旅行社和目的地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运营压力,产业链各环节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如何在压力中保持韧性和定力,将直接影响到产业后续发展。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