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随着海航重整计划基本执行完毕,曾经名震江湖、声名显赫的海航集团从此烟消云散。
从1993年创立到2021年,28年的时间,海航集团演绎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如今曲终人散,让人不胜唏嘘。
而最近几年从巅峰迅速跌至悬崖,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2017年,海航集团以530亿美元登上世界500强的榜单第170位。
这是海航集团连续第3年登上榜单,排名也较2016年的353位大幅跃升183位。
不过也是在这一年,万达、复星、安邦与海航被监管部门点名。
在此以后,海航集团债务危机就越演越烈,直到突如其来的疫情,终彻底压垮海航集团。
截止2019年6月底,海航集团:
- 总资产9806亿元
- 总负债7067亿元
- 净资产2739亿元
- 资产负债率72.07%。
根据海航集团重整草案的信息显示,截至 2021 年 2 月 10 日,包括海航集团在内的321家公司:
- 总资产2532亿元
- 总负债10390亿元
- 净资产-7858亿元
- 已整体严重资不抵债。
负资产近8千亿元,这样大的窟窿可谓触目惊心。
也就两年不到的时间,海航集团净资产减少了足足10600亿元,让人万分震惊的同时也实在难以理解。
翼哥一直跟踪分析海航。
也一直思考关于海航的问题。
对于海航集团从地处海岛一隅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最后轰然倒下,进而被肢解,其中的教训可谓深刻。
其中关于海航多元化的讨论最多,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海航多元化是其危机爆发,进而破产重整,最终被肢解消亡的关键因素。
对此,陈峰在危机爆发后也曾认为:
发展过快、过顺利,内心膨胀,自以为无所不能。
头两三年海航买买买,名动江湖,可以说是不可一世。后来债务逼门,卖卖卖又出尽洋相。
中国22个大行业,海航进入了12个,涉足44个细分行业。
不过,我们分析海航海航的多元化,既要吸取其失败的教训,也要学习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因为海航集团产业异常庞大,翼哥仅从航空产业角度来看。
一、多元化的教训
在航空产业方面的多元化,翼哥认为最大的教训是品牌过度多元、小规模公司太多、境外收购太快太杂。
一是品牌的多元化。
过去多年来,正是因为海航旗下航空公司太多,给海航经营管理、运行协调、品牌运营带来很多问题。
而海航都是与各地政府组建控股子公司,以独立子品牌的形式存在。
如果我们单纯看海南航空这个品牌,其影响力,品牌声誉还是不错的,其服务质量还是享有一定声誉的。
但是海航与地方政府合作组建新的公司,品牌不可避免的出现过度多元化,如首都航空、西部航空、金鹏航空、天津航空、桂林航空、大新华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福州航空、祥鹏航空、长安航空、北部湾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等航空公司。
大家都说是海航,正是因为这些过于杂乱的子品牌给海航带来的不良的影响。
其中有许多品牌给消费者并不太好的印象。
可能当初海航成立这些航空公司的初衷,就是为了与政府合作,获取一些资源,有的甚至是成了海航的融资平台。
不过实际经营过程中,有的公司不但本身发展不好,甚至还扰乱了当地民航市场,也对海南航空自身产生不良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海航到处开枝散叶,但是在绝大部分市场地位相对比较弱势,导致其核心市场不明确,市场繁杂的问题。
二是小弱公司过多。
在航空公司方面,海航旗下小弱公司太多,盈利能力孱弱,拖累了海航整体盈利水平。
比如金鹏航空、桂林航空、大新华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福州航空、长安航空、北部湾航空、乌鲁木齐航空这些公司规模都很小,多数长期亏损。
在机场方面,收购的小机场也是太多。
除了海口美兰和三亚凤凰,其他大多数机场都属于中小机场,恐怕也是亏损居多。
三是海外收购太快。
实际上导致海航危机爆发的关键因素是其在海外的大肆收购。
仅仅在民航相关产业的收购就非常惊人。
在飞机租赁业:
- 2010年以1.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ALLCO航空租赁业务;
- 2015年9月,渤海金控(现更名为渤海租赁)以25.55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100%的股权;
- 2017年4月,Avolon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以103.8亿美元收购CIT Group旗下的商业飞机租赁业务,从而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飞机租赁公司。
在航空运输业:
- 2011年7月,海航以2500万美元取得土耳其ACT货运航空公司49%股权;
- 2012年10月,海航集团出资4000万美元完成对法国蓝鹰航空48%股权的收购,成为蓝鹰航空的第二大股东;
- 2016年,海航以4.5亿美元收购巴西第三大航空公司蔚蓝航空23.7%的股权,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 2016年,海航入股TAP葡萄牙航空公司,最终持有TAP航空23%的经济利益。
2016年,海航集团经过多次交易,最终持有维珍澳洲航空19.99%的股权。
通过多次交易,海航最终在欧洲、南美、欧洲都持有了部分航空公司的股权。
在航空维修业:
- 2010年,海航以3000万美元现金收购土耳其myTECHNIC机务维修公司60%的股权;
- 2016年,收购瑞士飞机维护服务提供商SR Technics的多数权益。
在航空其他关联产业:
- 2013年,海航集团收购澳大利亚Arena航校80%股权,后更名为澳大利亚国际航空学院。
- 2015年,海航以175亿元全资收购瑞士国际空港服务公司Swissport,Swissport是全球最大航空地面服务及货运服务供应商。
- 2016年,海航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士航空配餐公司。
由于政治、法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海外的收购要慎之又慎,从目前来看,除了少部分收购外,绝大部分收购均是失败的,是海航集团最终不得不破产重整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二、多元化的启迪
翼哥一直认为:
海航走多元化的路本没有错,海航在最初遭遇2001年非典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等冲击时,其多元化业务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缓解了主业亏损的巨大压力,问题是后来太多元,步伐太大了。
但是翼哥认为海航的多元化仍有许多可圈可点支出。
比如海航在海航关联产业的布局:
- 一是收购了机场,特别是海口美兰和三亚凤凰两大机场。
即便是在疫情冲击下,有了海南自贸港的加持,这两家机场恢复情况还是不错的,实际盈利情况还不错。
如果不是海航债务危机拖累,这两大机场可以为海航整体平抑相关风险。
- 二是收购租赁公司,组建了全球第三大租赁公司。
虽然渤海租赁业绩也下滑较为厉害,但在海航整体较为困难的情况下,AVOLON保持着相对独立性,经营业绩较为稳定。
在海航巨大部分公司破产之后,其租赁公司并没有受太多拖累,其业绩亏损也是行业整体形势拖累。
- 三是在金融行业的作为。
其实翼哥一直认为,金融行业对于民航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民航业是高杠杆发展起来的,如果不适当涉及金融行业,在暴风雨来临之后,很难抵御系统性风险。
民航业由于有着许多先天的优势,围绕着民航业可以开展一些金融关联业务。
飞机租赁自然是直接关联的。
旅客的出行信用贷可以发展起来。
围绕搞资金周转的融资和现金流管理可以发展起来。
常旅客的积分也可以证券化。
空中互联互通的巨大市场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
从各航空公司自身来说,业务太单一了,一旦有风吹草动,必然遭受冲击。
同时,航空公司也要认清民航业并不赚钱这个客观事实,如果把周期拉长一点、范围扩大一些来看,自有民航业以来,全球民航业的总回报应该是负的。
但民航业也有优势。
一是有流量。
二是有看点。
三是有溢出。
四是有资金。
需要围绕航空产业适当的予以多元化。
特别是大航司、大集团更要全面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总指望着民航运输这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赚钱,几无可能!
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