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产业的升级,传统“到此一游”式的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于是“夜游”成为了游客的“打卡新模式”。 上海也于近期公布了集合沪上知名景区、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的夜游名单,期望以此点亮“海派夜经济”。全国各地也都相继开通了“夜间旅游”项目: 动物园奇妙夜、夜间海河游船、西安“大唐不夜城”……
从供给侧改革来看,夜间旅游更能拉动消费经济增长
纵观改革开放这些年,我们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听不到“夜间旅游”这一词,就连一些娱乐场所也在一定时期内被限制夜间营业时间。那为何突然开始兴起“夜间旅游”了呢?小慧认为,这主要是为了刺激旅游消费,拉动新一轮消费经济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功不可没。但时至今日,出口受到巨大冲击,日前特朗普在推特中宣称,美方将于9月1日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投资也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2018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当投资、出口下降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担落在了消费头上,那拉动消费增长,到底是从供给侧着手还是从刺激消费着手?
早在2008年我们就曾想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当年为了对抗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海啸所造成消费性电子产品外销需求急速衰退,我国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开展了“家电下乡”工作,让非城镇户口居民购买彩色电视、冰箱、移动电话与洗衣机等四类产品。但实施结果却不如人意,因为农村本身经济并不活跃,可支配收入有限。且对于农民来说资金会优先用于养老防病,用于贮备防止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无形损失。可以看出这一人群显然不是消费的主力军,因此“家电下乡”工作最终没有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小慧认为,拉动消费增长还需从供给侧着手。供给侧的改革,不再是低层次的消费刺激,而是要高层次的消费改造。大中型城市拥有足够的消费能力,高品质、更便捷的消费供给,因此发展“夜游经济”是一种符合经济学的供给侧改革。丰富境内外游客游玩内容,提高游客参与度和逗留时间,提升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明智之举,也是发展“夜间旅游”的最终目的。
评论
未登录